&esp;&esp;我尝试道:“王上,臣斗胆进言。臣也以为小公子的观点有可取之处,儒家之道应该逐步融入商君法中,将来推行仁政。”
&esp;&esp;不知是否看错,我此话出,元无瑾嘴角的笑意似乎僵顿了一下。而耷拉的元琅轩又仰起脸来,很是开心:“承将军也这样觉得吗?居然跟我想的一样?”
&esp;&esp;我道:“虽则臣是武人,无法像商君那样拟出成例的法令,不过臣历年征战有所见,亦有所感。王上,严刑峻法、军爵激励的确大涨将士热情,可由此造成的滥杀乃至自相残杀领功之事数不胜数,且屡禁不止。疆土打下来后是大殷国土,上面的百姓皆成大殷子民,我们完全可以对降卒多加安抚、接受俘虏。另一方面……”
&esp;&esp;我一次性讲出许多,却只见吾王在仔仔细细剥下一颗葡萄,一眼都未瞧我,不由得下意识停住。然元琅轩坐直起来,眼睛闪闪:“另一方面是什么?”
&esp;&esp;我继续道:“……另外,如今大殷国力高居七国之首,却屡造杀业,得了暴虐之名,列国惧怕。既然降也是死,六国无论贵族平民,肯定都更愿意不断进行合纵,阻止大殷东出。”
&esp;&esp;元无瑾还是没说话。
&esp;&esp;我都讲到这,只能说完:“臣以为,即便不立刻推行仁政,也要将商君之法略作修改,少造杀戮。否则长此以往,大殷不得人心,东出必会艰难。”
&esp;&esp;元无瑾总算有反应了,他轻笑一声,将剥好的葡萄喂给元琅轩,然后道:“琅轩,今日靖平君给你讲了许多书里书外的内容,你恐要吸纳一下。天色不早,回去休息吧。”
&esp;&esp;元琅轩惊道:“王兄,承将军在进言,还没聊完呢。”
&esp;&esp;元无瑾道:“寡人正要与靖平君单独说事,琅轩,听话。”
&esp;&esp;元琅轩带来的书简颇多,寺人替他收走都花了不少时间。期间,吾王靠在柱边立着,望中间的菜田,里面有些边角已冒出青芽。
&esp;&esp;他不说话,我便站在他身后静待。
&esp;&esp;一顿折腾,寺人们终于将元琅轩的东西尽数搬走,也将恋恋不舍的小公子本人哄走了。他一步三回首,消失在回廊尽头。
&esp;&esp;可能元琅轩终究还小,书都未学通透,不好让他听朝政细节。
&esp;&esp;我如此想着,正欲开口询问吾王,却见他猛地回过身来,抬手拂袖,一声清脆的重响。
&esp;&esp;右颊辣疼。
&esp;&esp;他狠狠掴了我一巴掌。
&esp;&esp;第9章 恩威
&esp;&esp;“靖平君,”吾王元无瑾道,“你是寡人的上将军,亦只是寡人的一个将军。商君之法,也是你能置喙。”
&esp;&esp;我缓慢移回目光,看着他。
&esp;&esp;“臣……非是要反对商君之法,”我说,“臣只是觉得,若王上以扫荡六国、一统天下为目标,那么迟早,他国子民将成为大殷子民。大殷一直令列国军民胆寒,这于长久无益,总会反噬。”
&esp;&esp;元无瑾不理我话,静静盯着我道:“打了几年仗,觉得有资格置喙强国之法。怕寡人不听谏言,还故意挑在琅轩面前讲,以逼迫寡人听完,是吗?”
&esp;&esp;我忙解释:“臣并无此意!臣只是觉得……”
&esp;&esp;我以为他肯听小公子讲两句,也会愿意听我讲两句的。
&esp;&esp;这样想法在我脑中过了一阵,最终咽下,没有讲出。
&esp;&esp;“靖平君,觉得什么?何不言尽。”
&esp;&esp;他嘴角一侧始终浅浅扬起,带着笑容,眸色却浸寒如冰。
&esp;&esp;我暗自叹下一口气,退后两步,跪了下去:“臣妄言朝政,望王上恕罪。”
&esp;&esp;在他那,小公子或许是储君、是太子、是将来,太子多作思索当然是好事;但大概,我不配有这样的特权。
&esp;&esp;元无瑾虚眸,抖了一抖袖,向前伸来,狠狠掐住我下巴:“才入宫陪伴寡人数日,稍远离一点点琐事,你至于如此不满?嚼寡人舌根,竟从琅轩下手,拿个沙盘跟他复盘龙门之胜,讲上兵书中没有的内容了。”
&esp;&esp;我想试着开口解释,可吾王手指在我下颚掐得越来越紧,发疼。
&esp;&esp;我没有解释的余地,也没有解释的必要。
&esp;&esp;我低眸:“臣有错,臣冒犯王上,且教导小公子不善,辜负王上邀臣进宫小住的照拂。臣不敢再请王上恕罪,望您降罚。”
&esp;&esp;元无瑾收回手,轻轻擦了两下手指,道:“你乃大殷功臣,不能因小事重惩。正好寡人今晚睡前要看两个时辰奏疏,不想你在周围晃悠,罚你在殿外跪两个时辰思过,小惩大诫。”
&esp;&esp;我深深叩首:“谢王上。”